幻海优品 - 虚拟会员特价充值平台
  • 移动版|
    移动版
  • 公众号|
    公众号
  • App
    App

过去的国产动画 为什么给我留下了“童年阴影”?

2022-11-11

是谁小时候又怕又爱看?

最近两年,“高清修复”成了不少经典动画焕发新生的一种有效方式。上个月底,《中华小子》出高清修复版的新闻,令其再度成为动画爱好者们讨论的热点之一。这则新闻引发了他们对剧情、角色的种种回忆,当然也包括动画里的“童年阴影”。

所谓动画里的“童年阴影”,可以理解为令儿童观众感到不适的画面和情节。小观众们长大后,回顾起这些动画来,其他情节可能记不太清楚,然而那些让他们心惊肉跳又欲罢不能的画面和细节,反倒是印象非常深刻。

1.

在网络上搜“动画 童年阴影”,讨论得最多显然是美影厂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制作的那些经典作品。实际上,不只是三十年前的动画,千禧年后不少长篇动画里也都有超出当时的儿童观众想象力和年龄认知的“童年阴影”。

以下这些动画里的“童年阴影”,哪一个是你印象最深刻的?

《天书奇谭》里一干反派角色们险恶的长相。

《黑猫警长》母螳螂吃公螳螂。

《火童》里魔鬼的狞笑。

《邋遢大王奇遇记》邋遢大王在老鼠地下宫殿里的经历。

《魔方大厦》里片头怪笑和诡异的电子乐。

《镜花缘》双面国阴暗的风格和人均两张脸。

《眉间尺》里三头并煮的情节。

《十二生肖》里12只动物与恶魔同归于尽。

《鸭子侦探》里诡异的鸭子眼神。

《中华小子》里被火鬼亲了后感染成火鬼样子的小虎。

相信幼时的你看到以上任何一段情节,或许都有过害怕到大哭,甚至夜不能寐的经历。以至于长大后,当我们回顾过去这些动画时,这些“童年阴影”会第一时间再度浮现在你脑中。

为什么当年的中国动画会有这么多“童年阴影”情节?根据以上这些动画的题材和表现方式分为三大类,可以大致找到其原因:除了动画诞生的特殊环境因素和历史原因外,“童年阴影”归根结底是过去的创作者们大胆挑战动画类型和表现手法的结果。

2.

第一类是以《火童》《天书奇谭》《眉间尺》为代表的动画片和动画电影

创作于1984年的《火童》是一部剪纸动画,取材自哈尼族民间传说,讲述了哈尼族少年明扎为人民夺回火种最后牺牲自己的故事。多样性的线条体现人物特征和角色性格,以及对哈尼族民族纹样特色的复原,都是《火童》所具备的独特艺术审美价值。

不过片中对魔鬼的夸张刻画,其动作表情的狰狞感,捉住明扎后对其折磨的情节,以大量线条灵活运用的表现手法,却让当时的小观众望而生畏。当我们如今回过头去再看一次这部动画片,魔鬼越是狠毒,越能衬托出明扎对于舍生取义的坚决和无畏,更让观众对以明扎父亲为代表的一代代哈尼族人为了夺回火种的牺牲而悲恸。

上海美影厂自中国成立以来,在计划经济阶段肩负着“国家任务”生产了大量美术片(直到80年代中期,“美术片”才被“动画片”取代,为描述方便,本文全部用动画指代)。如《火童》这样取材自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寓言,表现形式包括水墨、木偶、剪纸等多种创作手段的动画片,正是美影厂早期创作的主要类型。

自50年代开始,美影厂陆续产出了《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大闹天宫》《阿凡提的故事》等一大批极具艺术性和故事性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由国内艺术大家为作品风格保驾护航,同时还有美影厂美术工作者一直坚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技术探索,由此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体系。美影厂成为中国动画创作的中坚力量,被海外动画行业称作“中国学派”,这些动画片也贯穿了几代中国人的童年。

与《火童》属于同一年代的动画电影《天书奇谭》,取材自明代小说《平妖传》部分章节。整部电影的一大特点是糅合大量喜剧手法,将惩恶扬善的故事内核寓教于乐传递给观众。电影里既设计了大量滑稽幽默、诙谐活泼的情节,又要保持浓郁的民间传统艺术风格,其角色形象借鉴了木版年画和戏曲脸谱的造型。

令小观众们无法正视的几个反派角色,在设计时参照了戏曲里的丑角,其动作也借鉴了戏曲里的程式表演,达到强化其外貌、神态、动作的目的。而今回想起来,丑态百出的狐妖、知县、小皇帝和和尚师徒,角色从外形到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确实超出了当时很多儿童观众的认知。但正是影片在夸张的表现下实现了虚实的统一,却让小观众们“看进去了”。他们不仅会因为袁公被抓上天庭而掉泪,也会因为皇帝和知县没有受到惩罚而愤愤不已,甚至期望会有续集。对彼时的儿童观众来说,他们能通过电影认识到恶与善的区别,这就是电影的意义。

添加微信
微信客服号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